

深圳“双70” 八省市“双75”
保监会近日发布关于商业车险费率调整及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进一步扩大保险公司自主定价权,下调商业车险费率浮动系数下限。
通知明确,使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机动车商业保险示范条款的财产保险公司,可以申请在以下范围内拟订自主核保系数、自主渠道系数费率调整方案,经中国保监会批准后使用:
(一)在深圳保监局辖区内,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为[0.70-1.2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为[0.70-1.25]。
(二)在河南保监局辖区内,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为[0.80-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为[0.75-1.15]。
(三)在天津、河北、福建、广西、四川、青海、青岛、厦门等保监局辖区内,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为[0.75-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为[0.75-1.15]。
(四)在境内其他地区,自主核保系数调整范围为[0.85-1.15],自主渠道系数调整范围为[0.75-1.15]。
业内人士指出,通知充分体现出分省制之,因地制宜的思想,至此,单75还是双75之争尘埃落地。如果将系数调整范围越大,理解成市场化程度越高的话,那么全国的二期费改按照市场化程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第一批,深圳(0.55,0.55);
第二批,天津、河北、福建、广西、四川、青海、青岛、厦门(0.4,0.4);
第三批,河南(0.35,0.4);
第四批,境内其他地区(0.3,0.4)。
3.3亿车主受益 “好车主”保费
折扣率低至0.3375
保监会表示,商业车险的进一步改革主要是为了惠及消费者,通过降低保费、提高赔付率让消费者有更多获得感。据了解,全国大约有3.3亿车主,保险公司车险费率的进一步下调,会降低消费者保费负担与投诉率,让消费者成为最终赢家。
保监会数据显示,改革前车险保费折扣最低为七折,一轮改革后“七折令”取消,低风险车主最低折扣在4.3左右。今年以来,监管层进一步释放商业车险条款费率管理制度改革,让改革成果更多地惠及消费者,本轮商业车险改革后,预计最低折扣可下降至3.8折左右,消费者有更大的受惠空间。这意味着“好车主”所需缴纳的保费,有望下浮20%左右。根据前期行业测算,最低折扣率将进一步下调0.3825,部分地区低至0.3375(即具有良好驾驶习惯和安全记录的车主在一家经营稳健的保险公司投保,保费可能下浮20%左右),实实在在让利于民。经过本轮改革,保险行业商业车险赔付率可能提高3.6个百分点。
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回溯和
修订机制将常态化
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建立常态化的商业车险条款费率回溯和修订机制。回溯指标就是指两个成本率指标,即综合成本率和综合费用率;一个准备金率指标,即未决赔款准备金提转差率。对回溯时发现三个指标有重大偏离的,需要主动修订费率方案并重新报送保监会审批。保监会将重大偏离的参照值设为该指标前三年波动幅度绝对值的平均值。
业内人士表示,监管层此举旨在打击市场违规套费等各种违法违规问题,积极推进治理车险“理赔难”。按照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的原则,积极稳妥深化改革,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车险市场持续稳定发展。
中小公司当走专、细、精之路
提升核心竞争力
在车险领域,老牌险企如人保、太保、太保具有无可撼动的地位,保费收入占据车险市场60%以上。数据显示,2016年人保承保利润约为72亿元、平安约27亿元、太保约19亿元,占据行业前三甲。而相对应的,2016年中小财险公司亏损扩大。
业内人士表示,中小公司经营困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都会存在。因为车险市场是一个竞争充分的市场,新进入的主体,要想获得自己的发展空间,必然要在各个方面付出更多的努力,比如资本金、专业技术和能力、人才等。随着商车费改的深入,市场规律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而市场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深化商车费改后,未来车险市场将从三个方向变化,一是规模增长向有效增长转变;二是由单一市场价格竞争向价格与风险相匹配转变;三是由示范条款向产品多元体系转变。中小险企应努力适应新政策,自我施压,在本身不足以与大公司相竞争的前提下,就要避其锋芒,找准市场定位,实现突破。通过产品细分、客群区域细分等来获得竞争优势。未来出路是做专、做细、做精,产品端更专业、专注细分市场、做精产品服务或定价。